钻地穴

2020年4月14日19:29:01 发表评论 858 views

  西南五省大旱,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地质勘探工程师韩瀚更是心急如焚。他怎么也不相信,河流密布水源充足的大西南,竟然旱成了黄土高原!于是,韩瀚跟单位领导请了假,伙同几个驴友南下了。他要看看,大西南的水怎么说没就没了。

  坐了几天的火车,韩瀚一行踏上了干旱最为严重的贵州。这里的干旱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看着两个喝着脏水的娃娃,韩瀚马上把背包里的矿泉水掏出两瓶分给了他们。村民们告诉他们,这里已经半年没下雨了。看着因为干旱背井离乡的村民,韩瀚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山里找水源!驴友们也支持他的想法,大家钻进了大山深处。

  一连找了3天,带来的水也快用光了,连水的影子也没看到。不过,他们发现这里的风景非常优美,虽然植物的叶子有些发蔫,但仍不失为一个绝美的世外桃源。美景勾起了驴友们的兴致,韩瀚提议:这里风景这么美,说不定附近就有水源。大伙分头行动,3个小时后回到这里集合。在韩瀚的提议下,大伙分头行动了。

  韩瀚他们所在的位置是个山谷,眼前是座海拔几百米高的山。韩瀚想起了网上所说的一个12岁女孩爬上1200米悬崖取水的新闻,眼前这座山说不定就有水源,于是,他独自一人爬上了山顶。

  山顶上的风景美不胜收,韩瀚都看呆了。这时,一种奇怪的声响从脚底下传来,韩瀚低头一看,一条几尺长花绿身子长着三角脑袋的蛇向他袭来。

  凭着从书本上学来的理论,韩瀚断言这是条毒蛇,于是,撒开两腿一阵猛跑,没料到脚下踩空,然后一阵猛滚,竟然什么也不知道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韩瀚终于醒来,他睁眼一看,四周漆黑一片。这是什么地方?韩瀚揉了揉眼睛,知道自己没死,而是掉进一个地穴里了。他发现自己的头痛得厉害,腿上还被岩石刮破了几道口子,左手的肘关节已经脱臼。

  韩瀚艰难地坐起身,看了看夜光表,他已经在这儿躺了整整两个半小时了,回想起刚才的一幕,韩瀚觉得心有余悸。现在,韩瀚急得火烧眉毛,希望马上走出地穴,尽快与驴友们会合。然而,当他搜遍全身,却发现手机也不知掉到哪儿去了。四周没有一丝光亮,更无法判断自己是从哪儿掉下来的。没办法,韩瀚只好忍着剧痛站起身,摸索着朝前走去。大约走了10来米,韩瀚碰到了光溜溜的崖壁,可他发现就是正常人也根本上不去,更不要说他还伤了一只手了!

  冷静了好一会儿,韩瀚试图寻找第二个出口,于是又慢慢朝着相反的方向摸去。洞内平整干爽,脚踏上去,好像踩在了厚厚的落叶上。突然,韩瀚踩到了一个软软的异物,并险些被它绊倒。

  这是个什么东西?韩瀚俯下身一摸,吓得头发梢都竖起来了:这里竟然躺着一个人!韩瀚稳了稳心绪,再仔细摸摸,发现这个人尚有鼻息。借着夜光表微弱的光,韩瀚发现这是个女孩儿,而且从她的头盔和身上的着装来看,也是一个驴友!

  望了望有些光亮的上方,韩瀚明白了,这姑娘也一定和自己一样受到了惊吓,踩空掉下来的!韩瀚利用学到的急救知识,蹲下身来对她施救。

  几分钟后,女孩终于在韩瀚的怀里醒了过来。交谈中韩瀚知道,女孩叫妍方,来自湖南,和他一样,也独自一人来山上探寻水源,没想到不慎落入洞穴。韩瀚没想到还有和自己一样境遇的人,当妍方知道一时出不去时,就绝望地哭起来。韩瀚耐心安慰了妍方,自己则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从妍方最初躺着的位置分析,显然她也是从头顶处落下来的,但是这儿也根本爬不上去。

  五六个小时过去了,两人感到越来越饿,洞外还听不到营救的声音,韩瀚心情越来越急躁,突然,又一脚踩空,掉进了洞内的一个深潭里!韩瀚兴奋得大叫:这里居然有水!

  远处的妍方听到一声巨响,吓得惊叫起来,急忙赶来营救:因为洞里黑如锅底,妍方几次摔倒在地,好不容易韩瀚挣扎着上了岸,两个人呼喊着对方走到了一起。因为受伤,加上在深潭中挣扎了一会儿,韩瀚感到浑身发冷,身体越来越虚弱。他知道自己在渐渐失去身体的热量,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死在这个不见天日的地穴之中!

  不过,最让韩瀚感到欣慰的是,他找到了水源!刚才的深潭是条地下河,如果把这儿的水引到山外,老百姓不就有水可饮了吗?说不定干旱的土地就会得到灌溉,灾情就会得到彻底的缓解!

  韩瀚嘴唇哆嗦着让妍方无论如何也要活下去,将这个消息传到山外,接着就晕了过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韩瀚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了热量,他发现自己竟然和妍方光着身子紧紧相拥在一起!韩瀚知道,是妍方用自己的身体将自己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韩瀚万分感动,一个陌生的女孩为了帮助自己竟然奉献了自己的身体,这是怎样的勇气和爱心呀!

  从妍方的身体里涌出的源源不断的热量使韩瀚的体力得到了恢复,他决定再次寻找出口。他知道,拖得越久,生还的可能性就越渺茫,更何况他还要将地下河的消息告诉给山外那些急需用水来救命的山民们呢!

  于是,两人手挽手开始了搜索,两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掌握了整个洞穴的地形。这是一条宽约20米、长100米左右的狭长底部平缓的地穴,出口不但异常陡峭,而且因为弯曲使光线不能进入。在找不到第三个出口后,两人回到原地,再次尝试呼救。两人的喉咙都喊破了,也没有丝毫回应。

  此时,他们已经被困了13个小时,饥饿恐惧寒冷一起袭来。妍方说:难道外面的人真的放弃救援了吗?尽管韩瀚心里也没底,可还是耐心安慰妍方。面对韩瀚的柔声细语,妍方竟扑在他的怀里哭了。韩瀚拥着妍方,别害怕,我们一起坚持!

  此时,韩瀚发起了高烧。妍方取些水来,韩瀚沉沉睡去。当韩瀚再次苏醒,他们已经被困在洞里将近30个小时了,可洞外仍没有一点声息,韩瀚也绝望了。这时,他听到了妍方匀称的呼吸,不禁一阵感动,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有这样的女孩陪伴,也是一种幸福呀!

  妍方,你有男朋友吗?韩瀚问。

  当妍方告诉他还没有时,韩瀚动情地说:如果我们能出去,做我的女朋友,好吗?

  妍方没有回答,而是将身子轻轻依偎在了韩瀚的怀里。在黑暗阴冷的洞穴里,两个年轻人居然点燃了爱情的火花。时间一点点过去了,生的希望在一点点消失,两人不再沮丧,韩瀚说:妍方,在这地下洞穴里,我们能够相逢,是天作之合呀,命中注定我们要生死相随!感受着韩瀚的温暖,妍方泪流满面,韩瀚,能够带着爱离开这个世界,死而无憾!

  就这样,两人互相倾吐爱的心音,不知不觉,相拥着沉沉睡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两人被一个声音惊醒。原来,是一块石头从上边落下。两人以为是幻觉,当第二块石头落下,才知道是上边有人在打探虚实。两人喜极而泣,精神大增,一起大喊救命。上面的人听到了他们的呼救声,派人下洞,最后,两人得救。

  原来,韩瀚掉下洞后,驴友们曾经到过这个洞口寻找,大家喊了好一阵后,发现下面没有回音,就又到别的地方寻找了。他们足足找了一整天,仍没有见到韩瀚的踪影,大家又重新找了回来。从遇险到得救,两人已经在地穴里整整抗争了50个小时!

  因为在黑暗中待得太久了,驴友们用纱布蒙住了他们的双眼。两天后,当医生揭开纱布时,两人都急切地将目光投向对方。妍方没想到,韩瀚是一个长相帅气的小伙子,而妍方却远没有韩瀚想象中的样子。她虽然身材姣好,却双颊紫红,眼睛小得像眯成了一条缝儿。韩瀚愣了一下,敏感的妍方似乎明白了什么,转身跑出了病房。

  第二天,韩瀚去看妍方,却发现妍方已经不在了,医护人员交给他一束美丽的百合和一封信:韩瀚,感谢命运让你我在一个奇特的地方相遇,让我拥有了幸福,我们的缘分只有50个小时,我只能用这种方式与你告别!

  看着妍方的花和信,想起在地穴里生死相依的一幕,韩瀚的眼睛湿润了。要不是妍方,那段黑暗的时光他真的不知该怎样度过,或许他早就葬身地穴了!

  那种相依为命的感觉多好呀!韩瀚觉得无比失落,他觉得这份经历过生与死的爱才是最真实的。他寻找妍方,可他和医院都没有她的联系方式。韩瀚追悔莫及,他发誓无论妍方在何处,也要千方百计找到她。

  韩瀚知道妍方在湖南,于是,他就在网上以及湖南各地的新闻媒介发布寻人启事。几个月过去了,妍方仍然没有露面。韩瀚的别样广告吸引了记者前来采访,经过一系列报道后,很快就掀起了寻找妍方的高潮,人们为韩瀚的真诚忏悔而感动,纷纷志愿加入到寻找妍方的行列中来。

  可妍方仍然没有出现。难道妍方说的是假名?就在韩瀚心情无比失落的时候,他接到了湖南卫视《真情》栏目组打来的电话。主持人说,他们可以通过这个栏目,帮助韩瀚寻找妍方。一个星期后,韩瀚走进了演播大厅。

  韩瀚流着泪讲述了他和妍方在地穴内的奇遇,女主持人用甜美的声音问他:韩瀚,你此时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韩瀚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想见妍方了!

  主持人笑着说:那好,我们就帮你实现这个愿望!韩瀚惊讶之际,一个身材窈窕的漂亮女孩从后台走了出来。

  你是妍方?韩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女孩儿笑道:是的,我是妍方。

  你怎么变得这么漂亮?韩瀚又惊又喜。

  妍方说:那是地穴里有毒素的苔藓刺激了我的脸部皮肤,使我的脸色变得发紫,眼睛肿成了一条缝。不过,我感谢这些有毒的苔藓,是它们让我考验了一份真情!在众人的掌声中,妍方接受了韩瀚的道歉,两人相拥而泣。

  这时,又有两个人走上台来,他们向韩瀚和妍方鞠躬再鞠躬,异口同声:是你们无私的爱,让我们品到了清洌的甘泉,我代表乡亲们谢谢你们!

  原来,受灾的村民已经饮到了他们寻找到的地下河水。灾民们得知他们的情况,特意赶到了节目现场。

  • A+
所属分类:一故事  |  以上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删除,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
  • 共 3756 字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