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11岁时,他从自家信箱里取回了一个男生写给女儿的信。接过信后,女儿跑回房间,把门关了起来。
等到吃饭时,他问女儿,男同学的信写得好吗?女儿低头不语。没关系的,如果你自己能处理好,就自己处理,如果处理不好,就拿出来给爸爸看看,我们一起拿主意。看到女儿还是不说话,他没有追究下去,转移了话题。
第三天,女儿主动把那封信拿给他看。原来,男孩在信中说,马上就要毕业了,非常怀念跟她在一起的日子,问他们之间能不能保持联系,成为最好的朋友。
看完这封信,他反问女儿,你是怎么想的?女儿红着脸说,我也想成为他最好的朋友。
他对女儿说,那很好呀,你给他回一封信吧。女儿问他该怎么回?想怎么回就怎么回呗,爸信任你,不会看的。
没想到他的答复赢得了女儿的信任,女儿写完信后主动拿给他看。信上说,我和你一样也非常怀念我们在一起学习的日子,毕业之后,我们可以经常信件来往,继续探讨学习。
看完后,他表扬女儿信回得非常好。
后来,女儿和那个男同学真的保持了一段时间的信件来往,但半年之后,由于分别在不同的学校,共同语言也越来越少,最后关系也就不了了之。这次危机就这样被他成功疏导掉了。
女儿上高中时,再次遇到情感上的问题。一天,一个女同学约她星期天去郊游,要给她介绍男朋友。
回到家中,女儿对他说了这件事,他说,如果你想去看一下,我也不反对。听到他的这番话,女儿兴奋极了。
他之所以让女儿去,是觉得,越是不让孩子和异性接触,越会导致他们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他们自由地去接触,最终达到解除这种神秘感的目的。而且,见的异性多了,自身也就有了比较和鉴别能力。
他主动提出开车送女儿过去,女儿很感动,同时冷静了不少。
一小时后女儿便回来了。对他说,那个男孩没什么深度,粗俗得很,我跟他谈不到一块。
有了这次经历后,尽管班上还有女同学要为女儿介绍新男朋友,但都被她拒绝了。女儿一门心思地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后来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他就是汪正亮,一个曾在澳大利亚靠帮人刷盘子、送牛奶报纸为生的普通父亲。然而就是这个普通父亲,教出了一个被澳大利亚政府誉为天才少女的女儿——汪晓宇。汪晓宇6岁随父亲移民,18岁参加IB全球考试,从6万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考生中脱颖而出,以近满分的成绩夺得当年的世界状元。牛津、剑桥、墨尔本等顶级世界名牌大学都向她敞开了怀抱!
谈到对女儿的教育,他说,合理的疏导永远是父母教育子女时的第一要诀,为人父母只要懂得顺着子女的各种好奇和萌动,加以巧妙疏通,子女离天才就不远了。反之,如果动不动就惊慌失措地逆向拦阻,那么他们开启的只能是子女走向平庸甚至堕落的人生大幕!